【指导】如何使用《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2020-07-28 16:00

有老师来信询问如何将《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朱勇主编,高教社)作为教材使用,如何善用这本书给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上课。下面简答如下,有问题可以在此讨论。

 我已经有两次使用《案例分析》作为教材的经验。次是在澳门科技大学,给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授课,第二次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给大四的学生授课。根据我的经验,列出几点供老师们参考:

(1)《案例分析》的优点是一线的真实案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案例可读性强,理论阐释结合案例进行,浅显易懂。建议案例和分析部分学生课后预习,不作为课程的重点。

(2)上课时分组进行,讨论为主。3-5人一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迅速阅读案例和分析,简单讨论;二是结合书中的案例重点分析讨论“思考题”,教师可以一个案例选择一个思考题,全班4—6个组的话就有4—6道思考题。

(3)分组讨论后全班分享,集中讨论。每个组一个思考题,要求本组思考题讨论完毕后,对其他组的思考题也要有所了解。每个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案例本身简要叙述一遍,然后另一位同学将本组对思考题的意见分享一下,本组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完善。

(4)每个思考题结束后,教师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评析、补充(有时候拿出微博上的讨论跟同学们分享),要求能够点出相关的理论,并对延伸阅读给出建议。

(5)除了文本案例,学期中间会给学生播放三四次课堂录像视频,每次20分钟左右,看完以后集中讨论。

从两次课程经历来看。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讨论都比较热烈,下课时往往意犹未尽。

【补充:第三次案例课】本学期的案例课已经结束,有三点变化:一是分组,采用的是自由组合;二是讨论题不再具体指定,由各小组在几道思考题范围内自由选择;三是采微博中的讨论观点,在学生阐述观点后,用PPT展现微博上的百家争鸣。可改进之处:一是吸收翻转课堂思想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课前布置案例阅读任务并要求提出若干问题;二是课堂上可由学生将某些案例表演出来,相信会比较有意思;三是每一章增加小结环节,由于案例教学跟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系统性不够强的特点,因此 增加小结环节可以弥补这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