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汉语热”:中文课供不应求!!

2020-07-21 13:07

【国际汉语】保加利亚“汉语热”:中文课供不应求!!

最近,保加利亚在中国的知名度迅速攀升。再过几天,这个国家将举办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在很多中国民众眼中,保加利亚由于曝光度不高而略显神秘,但该国很多保加利亚人却对中国非常熟悉,甚至兴起了一场“中文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前景的他们,希望搭上“中保班列”,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

 酸奶+玫瑰 保加利亚“国宝”引来中国游客“每位中国人都知道保加利亚的两件东西:酸奶和玫瑰。”来自上海的雷琳(音译)说出了吸引中国游客到访保加利亚的原因。

莫斯利安,这个很多欧洲人甚至保加利亚人此前几乎不曾听说过的小村庄,由于与风靡中国的酸奶同名,近年来成为了旅游胜地。莫斯利安共有1200名村民,每年大约招待五六千名游客,其中约一千名来自中国。她补充说:“中国游客的数量每年递增。随着莫斯利安酸奶在华打响知名度,到访游客必将越来越多,这对我们也有好处。”

去年6月,保加利亚久负盛名的玫瑰节在“玫瑰之都”卡赞勒克进入高潮。玫瑰采摘活动开始当天,卡赞勒克近郊的玫瑰田边一大早就聚集了成千上万游客,其中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华人游客占了80%以上。次到保加利亚参观玫瑰节的北京游客李建生说:“慕名而来,不虚此行。”

 在保加利亚卡赞勒克,游客在玫瑰节上挑选玫瑰花环。由于具备强大的消费能力,中国游客一直是欧洲国家竞相争夺的目标,不过据法新社指出,在这场贯穿欧洲的中国游客争夺战中,保加利亚有些落后了。2016年,该国共接待了18.5万名中国游客,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尝到了甜头的保加利亚,也正在努力提升对中国游客的服务水平,一场“汉语热”在莫斯利安小镇兴起。“汉语太难了,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坚持下来,”66岁的Tsvetka Radkova在教室里急得呼呼喘气。不过她37岁的女儿Veselina却得意地甩出一句完整的中文,赢得全班同学喝彩,包括Veselina年仅9岁的女儿。

在莫斯利安,中文标志牌随处可见,指引游客到礼堂听有关酸奶功效的讲座,或邀请他们品尝酸奶和奶酪。村庄里的小孩子们边跑边叽叽喳喳地说着中文的“你好”,发给游客用保加利亚语、英语和中文印刷的宣传手册和地图。

“一带一路”掀起“汉语热” 中文课程供不应求如果你以为只有旅游胜地的居民或旅游业者才会苦练中文,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今天的保加利亚,中文课程早已不再稀奇。由于中文课程报名人数太多,很多学校的中文课程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有些学校不得不开始限制报考人数。

北京《经济日报》报道,索非亚市第十八中学是保加利亚所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学,该中学目前共有34名学生学习中文。除开设中文课程外,这所学校还开设有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和韩语课程。据该校校长维·斯托依切娃介绍,中文是该校所有外语课程中最热门的,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因而学校对学习中文课程的学生要求很高。


 第二届亚洲文化节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其实,这两所学校只是保加利亚“汉语热”的一个缩影。据保加利亚孔子学院统计,目前保加利亚从事汉语教学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有36所,学习人数近3000人。每年还要组织30场至40场介绍中国文化的活动、知识讲座等。

“一带一路”建设为保加利亚学习中文的学生提供了不少机会,有的学生为中国商务团作随团翻译,不仅收入颇丰,同时也增长见识并锻炼了汉语能力。不仅于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申请到中国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希望将来更多地利用汉语优势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题材纪录片爆火 用眼睛和耳朵感受中国发展“保加利亚年轻人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保加利亚记协秘书长伊维达·巴列夫斯卡说,她的孙女选择外语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据她介绍,保加利亚每年都派记者到中国去,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记者到中国,就是要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看看中国发展的成就,感受中国发展的脚步。”她说,我们也知道有些人鼓吹“中国经济崩溃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到中国看看,或是对中国缺乏真正的了解”。她认为,中国的发展在全球也是很好的。

记者在目睹当今中国发展的同时,也将这幅画面传回保加利亚,帮助当地民众认识今天的中国。2017年,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相继播出两部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中国味道》和《中国梦》,均引发了较大反响。

娟秀美妙的毛笔字跃然于屏幕上,一道道精致的菜肴让人垂涎欲滴,格拉诺娃说道:“做完这个纪录片后,回到保加利亚,我觉得保加利亚的饭菜都没味道了,哈哈。她坦率地表示,现在的中国和她想象中的中国完全不同。“我去中国拍摄纪录片之前,我对中国有着另外的一种想象,但到了中国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情景,中国非常现代化。现在的中国人能够展望未来,同时又能保留中华文明的传统,这十分难能可贵。”